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非户籍妇女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多阶段分层抽样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12个社区5391名妇女进行宫颈HPV基因型检测,初筛阳性1445例再进行液基细胞学技术(TCT)检测.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病变与HPV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HPV阳性中最常见的5种基因型为HPV16(9.56%)、HPV58(8.52%)、HPV52(6.92%)、HPV18(6.31%)、HPV6(5.65%).未见上皮内病变/恶性细胞(NILM)组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中高危型HPV比例分别为26.99%、96.8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LM与HPV6、HPV11、HPV43有相关性,LSIL病变与HPV35、HPV51、HPV56相关,ASC-US病变与HPV31、HPV39相关.HSIL+组HPV16、HPV33和HPV58感染的风险较非HSIL+组明显升高.结论 特定高危型HPV基因型与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有相关性,尤其HPV16、HPV33、HPV58感染,可为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我国医院医生的阴道镜拟诊和组织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其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患者的检出能力,为不同等级医院选择阴道镜引导宫颈活检的合适阈值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系统综述的方法(非传统意义的系统综述),收集2005年12月—2020年5月我国公开发表的18篇报道中11 973例来自医院阴道镜门诊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就诊医院等级、阴道镜拟诊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选择不同活检阈值对CIN2+患者的检出效果。结果:11 973例患者的阴道镜拟诊和组织病理学结果的总体一致率为68.35%,最低为53.33%,最高为86.87%。三级医院进行的14项研究9 419例患者的总一致率为70.22%,高于基层医院(二级和一级医院)进行的4项研究2 554例患者的总一致率(6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此外,以阴道镜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worse,LSIL+)为活检阈值,我国医院检出CIN2+的总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1%和64.72%;三级医院检出CIN2+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7%和65.60%,均高于基层医院的80.09%和6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以阴道镜诊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worse, HSIL+)为活检阈值,我国医院检出CIN2+的总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37%和94.63%,三级医院检出CIN2+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19%和95.51%,均高于基层医院的62.16%和9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我国医院阴道镜拟诊和组织病理学结果的总体一致率有待提高,且不同医院间变异范围较大,提示不同医院间的诊断水平存在差异。综合考虑我国阴道镜医生的资源匮乏和诊断能力不足,建议选择以LSIL+为活检阈值引导宫颈活检发现更多的CIN2+,降低不必要的漏诊,可能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深圳市综合医院空间分布均衡性和可达性,为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和改善卫生服务可及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利用核密度、泰森多边形和网络分析方法,对2020年深圳市85所综合医院空间分布特征、承载力和空间可达性进行评价。结果:深圳市综合医院总体分布呈现中部区域聚集、周边匮乏的两极化特征;综合医院整体负荷较大,70(82.35%)所承载力系数高于1,然而模拟计算出的承载力系数高的综合医院中有部分医院实际诊疗量较低;此外,综合医院和公立综合医院15分钟车程覆盖率分别为80.31%和76.43%,即使在综合医院覆盖较好的区域仍存在无法及时就医的建设用地。结论:深圳市综合医院空间布局存在不均衡现状,空间可达性有待提高,未来应优化现有医疗资源空间布局,以提高深圳市医疗资源配置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出生缺陷发生的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出生缺陷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宝安区2006—2010年所有开展助产的医院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发现出生缺陷儿3800例,总发生率为14.27‰。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外耳畸形(小耳、无耳除外)、唇裂合并腭裂和马蹄内翻足。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户籍人口(1.85%)>暂住人口(1.48%)>流动人口(1.39%);男性(1.54%)>女性(1.25%);孕妇<20岁和≥30岁高于20~29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出生缺陷发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应加强优生保健知识的宣传,积极开展孕前检查,提高产前筛查及诊断水平,从而有效地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分析宫颈癌免费筛查女性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GCT)感染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于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参加宫颈癌免费筛查的1 494名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性行为史及生殖生育史。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女性GCT感染与HR-HPV感染的关联性。[结果] GCT的阳性率为4.4%,HR-HPV的阳性率为11.0%。其中,GCT阳性组的女性HR-HPV阳性率(25.8%)高于阴性组(10.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校正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性行为史和生殖生育史后,GCT感染与HR-HPV感染存在显著关联(OR=2.80,95%CI:1.51~5.19)。[结论] 女性GCT感染与HR-HPV感染有显著关联性,GCT感染的女性HR-HPV感染的可能性更大,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预防保健、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宫颈癌预防及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目前我国宫颈癌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建设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平台成为了重要趋势。本文从以人群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数据整合及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推动其建设的有效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今后建设防治宫颈癌的信息化平台提供参考。数字化时代下建设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平台对“全球消除宫颈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婴幼儿微量元素与体格发育的相关性和造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抽取868例0~2岁婴幼儿血锌、铜、钙、铁、镁、铅检测结果与体格发育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锌、铁、钙缺乏症和高血铅症患儿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婴幼儿,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儿童的4.04、3.20、2.61、3.00倍(P均<0.05)。锌、铁、钙缺乏症和铅中毒症患儿低体重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婴幼儿,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儿童的2.49、4.52、2.46、1.63倍(P均<0.05)。锌、铁、钙缺乏症和铅中毒症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婴幼儿,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婴幼儿的5.02、3.67、2.29、3.82倍(P均<0.05)。 【结论】 婴幼儿体格发育与微量元素锌、铁、钙、铅水平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5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唇腭裂发生的流行情况。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对宝安区2006—2010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宝安区国产儿中共有374例唇腭裂患儿,其年均发生率为1.40‰;各类唇腭裂的年均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0.72‰)、单纯唇裂(0.48‰)和单纯腭裂(0.20‰);不同户籍类型的唇腭裂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流动人口(1.51‰)、暂住人口(1.13‰)和户籍人口(0.69‰);男性单纯唇裂、唇裂合并腭裂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而女性单纯腭裂的发生率则高于男性;在所有唇腭裂患儿中,有77例(20.59%)伴发其他类型的先天畸形,主要为肢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和颜面部畸形。结论唇腭裂在宝安区出生缺陷构成比中位居前列,有效降低唇腭裂的发生率是宝安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力度以及进一步阐明不同类型的唇腭裂发病机理,有利于控制唇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5年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或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对宝安区2006~201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宝安区围产儿中共有926例先天性心脏病,其5年平均发生率为3.48‰,呈上升趋势(χ2=59.68,P<0.001);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其他畸形130例,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4.04%;单一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前3位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在出生缺陷构成比中居首位,诊断水平的提高和监测网络覆盖面的扩大是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力度并进一步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监测能力,有利于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